2020年6月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明确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重点企业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中建集团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在综合分析集团面临环境形势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提升清单,提出着力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的九个方面工作举措;建立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1+N”对标框架体系;坚持一企一策,各子企业结合企业实际,编制实施方案和工作清单,查找问题差距,细化提升措施。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开展以来,集团加快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全面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标杆项目和标杆模式名单,中国建筑5个典型代表成功入选,成为入选最多的申报单位之一。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3家标杆企业;火神山、雷神山项目建设管理和以价值指数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2个标杆项目。
本月改革创新进行时“一月一典型”,请跟随蓝宝一起探访中国建筑标杆企业和标杆项目的改革典型经验。
中建八局一公司实施战略目标牵引。确定高目标、差异化授权、激活企业发展潜力的举措,围绕战略目标构建全面绩效网络,将组织目标精准分解到高管层、基层员工的OKR中。从企业规模、发展质量、治理能力多个维度建立了“四大发展梯队”成熟度综合评价模型,以差异化的考核方式、资源配置和授权机制,保障每个梯队目标明确、有所作为。第一梯队重点考核发展质量,第二、三梯队重点考核发展规模,第四梯队重点考核成长性,成功打造200亿级单位2家,100亿级单位5家,营业收入增速超40%的单位7家。
中建科工开展战略结构变革。2013年,原中建钢构对下属制造、安装业务按区域实施产业链上的垂直整合。通过内部区域整合,管控模式升级为“总部控产业、区域统业务、基层做标准”。2018年,实施了新一轮组织结构变革,按照“集中力量、重拳出击”和“划分片区、打阵地战”的总体指导思想,成立了三大事业部,同时在五大区域公司下设了17家国内分公司和3家海外分公司,进一步做深做细区域化。管控模式升级为“总部控产业、区域统业务、三级拓市场、四级保履约”。2019年,中建钢构更名为中建科工,按照“总部管战略、BG(事业群)领业务、大区建能力、分公司作战”的总体思路,构建了“职能平台、BG、区域公司”三维矩阵式组织架构。
中建三局积极探索构建现代企业治理体系。2005年,在行业内率先推行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制度;2013年,率先试点党政领导职务“一肩挑”领导体制改革,将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2018年,所属主要子分公司推广实施“模拟董事会”制度。率先发布企业“三个管理标准”,2014年,发布企业“三个标准”1.0版(《企业管理标准》《项目管理标准》《岗位管理评价标准》),目前已经迭代升级为“三个标准”3.0版,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水平处领先地位。
中建八局一公司以铁军文化汇聚全员发展共识,把“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的铁军文化和“自强不息、淳朴厚道、任劳任怨、真诚守信”的齐鲁文化融入企业管理当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竞争力;连续11年发布年度主题词,总结提炼“八大管理理念”,为全员指明了公司在倡导什么、反对什么,让“无条件”的执行力、“未来已来”的危机感、风清气正的“生态圈”等正能量文化成为企业主流价值观;持续强化作风建设,自2017年开展“六型”总部作风建设以来,每年一个主题压茬推进,2021年聚焦“以奋斗者为本”主题,向全体员工发出“奋斗八一、优秀有我”的号召;坚持“一观二重三讲”选人用人观,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所有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员工搭建起公平、广阔的成长舞台。
中建科工狠抓运营效率提升。2018年起,中建科工正式启动了流程变革,致力于建立健全运行顺畅的流程制度,实现业务流、管理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牵引公司从职能型组织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型组织,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运行效率;狠抓运营质量提升,坚持以财务指标结果为导向,形成从财务向商务、营销的逆向倒逼机制。2020年,在合同额、营收、利润等方面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度预算,创造了科工历史最佳成绩,实现了“十三五”的胜利收官,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建三局积极推行绿色、智慧建造方式。牵头成立全国首个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联盟,通过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推动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项目管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运用信息化平台对建造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控,推动建筑产业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行全业态、全专业、全过程精益建造,率先在业内提炼形成各类产品线精益建造管理体系,引领建筑行业从“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品质竞争”转变,推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长期以来,集团紧紧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不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切实推动“三能”机制落地,持续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加强业绩薪酬双对标,构建“三维六指法”的人力资源价值指数评估模型。打造具有企业家精神和职业经理人素养的高级管理人员队伍。截至2021年7月底,已分批在中建美国、中建阿尔及利亚以及“双百企业”中建一局二公司和中建生态环境公司等64户下属企业实施,现有职业经理人358人。加强干部轮岗交流,推动干部在优势企业之间、向转型创新业务板块、到相对弱势企业的交流,推动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互学互鉴,推动业务转型升级。2020年,三大主营业务板块之间交流干部60人,向转型创新业务板块输入54人。加强年轻干部培养,打造了具有中建特色的“青年企业家培训项目”。实施以来,52%的优秀学员已被提拔担任更高层级领导职务。2021年3月,集团作为唯一一家央企代表,在全国干教系统专题研讨班上就该项目进行了主题分享。
中建科工完善市场化用工和激励机制。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健全市场化用工制度,实现了组织充满活力、人才激发潜力,营造了“能上能下、业绩为先”的组织氛围。构建以职级体系为基础、薪酬体系为牵引、激励机制为动能的有机统一机制,明确激励导向,导向企业可持续发展;在薪酬水平不变前提下,加大浮动薪酬占比,导向队伍的奋斗和冲锋。2020年,中建科工在员工奖金整体上浮的情况下,部分员工奖金较去年明显下降,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进一步深化,锻造“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激励体系。
中建八局一公司系统推进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科技创新。建立院士工作站,与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科研合作,每年推动至少10项科技成果应用落地;自主研发“BIDA一体化”工程技术,以建筑信息模型为基础,采用工厂预制+模块化组装的施工方式,较传统工艺节省工期80%以上;自主研发国内首款搭载BIM和AR技术的“智慧图纸”APP,实现施工现场“一码扫描、三维视图、无图施工”;创新研发管道焊接、保温板下料等多款建筑机器人,率先打造国内首个5G智慧工程——北京京东总部项目,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建三局加快攻坚科技创新平台。整合创新资源组建技术研究院,内设碳中和中心、数字化中心、智能化装备中心、高海拔人居环境中心等5大中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超高层、深基坑、大跨度结构、绿色建造、BIM应用等领域形成10大核心技术优势,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级工法56项、国家授权专利1440项、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金牌)示范工程11项,主参编国家技术标准23项。攻坚新型工业化装备,自主研发了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整体廻转式多吊机集成运行平台、单导轨架多梯笼循环运行电梯等多项全球首创重大超高层专用核心技术装备,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大国重器》中播出,奠定了“中国建造”在世界超高层摩天大楼施工技术领域的领跑地位。实施建造关键技术变革,“两山”医院实现快速建造,填补了国内卫生安全应急建设工程领域的施工技术空白,依托“两山”医院总结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应急医院快速建造关键技术》成果经专家评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国内外众多应急医院新建、改扩建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建科工打造公司数字化驱动新引擎。企业管理方面,建成了“总部-大区-分公司-制作厂/项目部”四级管理驾驶舱,涵盖公司各核心业务板块数据,按照统一逻辑规则进行数据计算分析和实时跟踪。智能制造方面,打造国内首个建筑钢结构智能制造工厂,通过部署物联网、能像系统、智能下料、焊接群控等系统,并与财务系统对接,使核心业务流程通过系统全面集成,推动传统制造管理模式升级。同时结合5G技术,搭建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打通设计、生产等各环节数据。智能制造综合研究成果经院士评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智慧工地方面,研发应用了IOT物联网监管平台,建设了企业级智慧工地大平台,推动现场施工管理精细化。
中建三局率先开展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牵头建设“中国建筑企业互联网开放平台”,解决战略决策层、业务管控层、项目作业层不同管理需求,通过管理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信息化,推动业务由职能驱动向流程驱动转变,以智能化的方式提升建筑企业管理效能;目前已建立并应用人力资源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一批基于大数据支撑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建造业务全生命周期动态化管理。“两山”医院项目快速建造关键技术创新,包括应用模块化建造技术提高设计、加工制造、物流运输、装配化施工、快速验收,应用5G、AI、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工程智慧建造等,符合当前新时代信息化发展导向。
下一步,中建集团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要求,以此次“三个标杆”创建为契机,更好把握对标一流管理提升的总体要求,围绕实现“一创五强”战略目标,推动实施“166”战略举措,深入推进集团改革创新,持续优化完善创建行动落实落地的有效机制,不断谱写建设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新篇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