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
发布时间:2024-06-17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宜宾,成渝城市群沿江城市带区域中心城市,着力构建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围绕“双碳”目标,建设中国动力电池之都。

  动力电池小镇,位于宜宾三江新区长江南岸,地处宜宾长江一体化发展带和宜长兴田园展示带交点,是宜宾市中心城区向东沿江发展的核心区域;依托四川时代7-10期厂区,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方向的特色小镇。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1)

  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部署,助力宜宾加快建设动力电池之都,动力电池小镇坚持双碳战略方向与绿色发展理念,贯彻“龙头引领+科技赋能+低碳导向”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路径;推进“电动三江”建设,探索“未来城市与交通”应用示范场景;统筹城乡功能布局,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打造“低碳生境、产业生态、田园生活”三生融合的未来产业新镇。总体策划范围10平方公里,概念性城市设计范围4.7平方公里。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2)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3)

  深入思考动力电池小镇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重点研究低碳规划的内在逻辑,充分借鉴国内外发展案例,研究低碳产镇规划的实施路径,探索低碳前沿技术应用场景。

  低碳产镇规划的核心,在于将各类城市规划要素纳入碳排放清单框架。它以碳中和目标为前提,综合产业发展、能源转型与空间方案,整合能源、交通、市政、生态等基础设施网络,在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等基本功能单元与单体建筑,运用减碳技术,实现低碳发展。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4)

  划定“4+4”碳排碳汇管理单元。四类碳汇单元包括林地碳汇、河流碳汇、耕地碳汇、人工绿地碳汇;四类碳排单元包括产业功能碳排、城镇生活碳排、交通碳排、公共建筑碳排。通过“增汇减排”双驱并重,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5)

  优化能源供给,推动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利用,实现多能互补、多能协同,推进低碳转型发展。

  通过连接开敞空间,引导建筑布局朝向与高度变化,构建从城市风廊到组团风涧、低碳风岛的多级通风体系,让小镇吹起穿堂风,利用自然力,来实现“被动式”的低能耗开发。

  统筹城乡底盘,去边界化设计,建设生态廊道, 将田园等自然要素引入小镇,创造城田交融、蓝绿交织的田园生境,叠加低碳生态技术,实现高碳汇生境系统。

  四类碳排单元,探索能源替代、节能提效、回收利用、工艺升级等多种减排方式。倡导搭建能耗与碳排一体化监测与管控系统,实现全过程监测,来量化碳中和,推进企业的自主减碳。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6)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7)

  本次城市设计强调绿色低碳理念的落地实施,从能源结构、减碳排、增碳汇到碳监测,搭建能源低碳、清风入城、低碳交通、低碳生产、低碳社区、生态碳汇、能效与碳排放一体化管控7大实施路径,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低碳技术应用场景。

  时代之芯智慧运营中心(IOC),结合建筑屋顶,架设光伏发电板,全年日均发电量1400度,可供给主体建筑基本用电。并配建5万度储能电站和1座超级充电站,兼顾作为重点企业的应急备用电源。

  结合建筑屋顶、步行连廊、公园绿地等,设置多样化的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设施,提供小体量、非联网的清洁能源,自发自用,辅助景观照明等用能。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8)

  将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技术融入慢行过街天桥设计,设计能量云环与光合步廊两个特色街景地标。结合中心动力休闲公园与线性绿带公园,规划连续的低碳运动之环。路面内置能量回收系统,跑过的每一步可产生一定量的离网电量,供给低功率的景观照明和手机充电,形成小镇最具体验性的新能源风景线。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9)

  方案草图阶段,制定连接开敞空间、顺应风向的建筑布局朝向、高度递减的建筑群、透水化的滨水区、庭院式建筑与阶梯式的裙房退台6项原则来引导建筑空间形态。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10)

  形成初步方案之后,进行风环境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中部大体量厂房,给东南部区域的夏季通风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于是提出,沿风廊,点状建筑布局,尽量引风入地块内部;扩大建筑组团的庭院空间,形成低碳风岛;结合地形,采取缓坡退台建筑形式等促进通风的策略,来修正优化建筑形态方案。并从景观设计的角度,针对风廊与建筑组团的植物群落形式,提出有利于清凉通风的引导策略,纳入城市设计导则。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11)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12)

  结合被动式建筑设计理念,制定光伏太阳能发电、智能遮阳与保温、节能系统、自然通风与采光、屋顶绿化、生态墙体8项技术原则,引导未来单元地块的开发建设。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13)

  从能源替代、运行效率与出行方式三个维度出发,低碳交通包括交通电动化、交通智能化以及低碳出行方式。

  完善的电动化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是全域电动化的保证。小镇布置了超充、慢充、公交与网约车综合充电以及环卫专用充电4类充电站。四川时代厂区内停车场按30%停车位比例配备充电桩,公共停车场按15%停车位比例配备充电桩。并设置一处服务物流运输的重卡充换电站,打造全域电动化新基建体系。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14)

  以道路、公共开放空间等实体空间为基础,依托时代之芯智慧交通大脑与虚拟数字网络,搭建多维的智能交通体系,包括L4级无人驾驶、智能公交环线与无人微巴士接驳车、工业生产智慧物流与无人送货车以及无人巡逻与清扫。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15)

  L4级无人驾驶,需要依托车路协同系统来实现。通过路侧协同设施,动态捕捉车辆、路况等信息,反馈给云中心实现辅助决策,将信息交互给车辆的无人驾驶系统,实现驾驶自主决策。实现无人驾驶,首先要选定品牌,配备无人驾驶智能汽车,与相应品牌的路侧协同设施;以强大的云中心辅助决策,车辆在道路空间中循迹行驶。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16)

  改变城市居民出行结构,鼓励以其他方式替代机动车出行。规划形成“公交车+ 自行车”的多层次、一体化公交体系,倡导公共交通、自行车通勤以及多样步行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探索碳积分激励机制,提升居民低碳出行获得感与荣誉感。

  2022年,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在宜宾已经建成全球首座动力电池零碳工厂,被世界经济论坛列入全球灯塔网络(GLN)。工厂80%以上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水电。依托自主研发的智慧厂房管理系统,进行碳监测与节能方案优化。以数字化生产中控管理系统,物流链条电动化改造,实现零碳运转。园区内按30%停车位比例配备充电桩,免费向员工开放,鼓励员工电动出行。零碳工厂的经验未来会在四川时代7-10期厂区与配套企业进行应用与推广。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17)

  设计低碳林盘社区模块,150m*150m小街坊的布局。街坊之间是开放式的低碳绿廊,提升绿化率,缓解气温上升与热岛效应,植入低碳林、社区垂直农场等功能,倡导可持续生活方式。沿街道布局服务设施,形成较好的街道氛围,并结合生态技术,设计雨水街道。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18)

  参照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环境局、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等编制的《零碳社区认定和评价指南》,对于全域社区按5%零碳、15%近零碳与80%超低碳分类引导控制。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19)

  基于耕地、林地、水塘等地貌特征,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资源节约型循环农业、节水农业、碳中和林等多项技术附加,强化农业公园的碳汇能力。

宜宾动力电池小镇(图20)

  绿化总量与碳汇能力成正相关。通过公园、建筑与场地设计,最大限度增加绿化覆盖面,提升碳汇效益。推动植林化、立体化、乔木化,制定低碳种植标准,来提高单位绿化面积的碳汇能力。

  以时代之芯智慧运营中心(IOC)为载体,建立能源管控中心,搭建集能耗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碳排放管理、企业能源管理和企业碳资产管理于一体的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节能低碳管理的精细化与数字化,控制企业碳强度、碳排放总量,推进企业自主减碳,引导实现碳中和目标。

  在动力电池小镇项目中,项目团队通过剖析碳中和的内在逻辑,搭建7大规划实施路径,探索低碳产镇规划模式,并与甲方及其各子公司一起,积极探讨新能源、全域电动、减碳增汇等低碳技术落地场景,实现低碳从理念与前沿技术到应用场景落地。

  本次城市设计强调实操性与落地性,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建立三江投主导、联创统筹,各子公司与建筑、景观、交通等专业设计单位协作的工作机制,为项目实施提供规划保障。并进一步梳理出21个先期实施项目菜单,指导小镇开发建设,实现编制成果由技术层面向管理层面的衔接转化。

  动力电池小镇,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为导向,以产业创新、科技赋能为动力,以产城人融合发展为目标,在长江首城宜宾释放强劲动能,助推宜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建设。